陈皎皎
《新视线》主编
大声展和GoodDesign设计周策展人
身在传统媒体多年,却一直思考着用互联网模式解决读者需要
在下有淘宝,上有奢侈品服务行业的如今,中产阶层的消费市场却存在着巨大缺口。这个消费群体的诉求,让陈皎皎与丈夫彭杨军有了创建一个有腔调的网上交易平台的想法,于是文艺、沉静的良仓诞生了。
■ ■ ■
良仓绝对不是一个寻常意义上的网上买手店。它更像是一个集合式的平台,有媒体的属性,有网络社区的属性,也有电商的属性。简约的设计,精致的配图,淡雅的文字,让良仓看上去像是一份倡导高品质生活的杂志,这里面有意见领袖的分享推荐,有关于文化、生活、艺术设计的文章,以及领导消费的商店板块。在皎皎看来,良仓其实和杂志《新视线》所创造出的市场需求完美契合。譬如,杂志上所宣扬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对于读者来说,没有好的平台可以接触到,良仓恰当地填补了这个空缺。
良仓的定位是讲究生活品质,对价格不太敏感的中产阶级,因此良仓上的货品大多是国外一线品牌和设计师的作品。而对于国外优秀的设计师来说,巨大的流量和市场需求并不足以吸引他们,吸引他们的是国内中产阶级的兴趣点。因为媒体属性的优势,良仓“传播故事和价值”的理念吸引到了大量优秀设计师的目光。
传统媒体行业的浸淫和从事艺术展览的经历让皎皎和其团队觉得,设计产业中所有的链条早已环环相扣,共享资源才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我们愿意将自己的资源共享给所有人,也希望大家能帮助我们”,皎皎这样说。媒体的审美教育激发了人们对美的追求,而审美诉求的提高间接地帮到了独立设计师,最后,设计师的高产又再次满足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媒体、社区、网点,这三个属性所组成的三角结构让良仓稳定地前进着。
设计电商这个行业是有门槛的。对品牌、用户、读者和市场的了解和把握,金钱无法替代。凭借着人脉的积累,从不同领域得到的灵感以及对互联网的不断思考让皎皎拥有了建立良仓的成熟想法。而之前做杂志和策展的双重经历,让皎皎对这个市场有了清晰、全面的认识,帮助良仓巧妙地填埋了供应链和市场之前的鸿沟。产品功能和审美的结合,顾客对个性化的认知,对品质的追求,这些定义也成功地将良仓和淘宝以及架构在淘宝上的电商网站分离开来。
“我们团队真的很幸运,投资商理解并赞同我们的理念,不会提一些苛刻的条件”。比起耗费脑力体力地游说投资人、被迫扩张、上市相比,吸引到理念一致的投资商更有利于公司的发展。相对两三年就上市的速成战略,个性化的设计电商平台良仓更喜欢稳中求胜。美国手工艺品网站Etsy用了十年的时间才上市,这样的发展速度对于追求高效的互联网绝对罕见,但这往往也是最健康、稳定的发展策略。被资本拖垮,迅速陨落的美国设计电商网站Fab更是佐证了这一点。因此,在良仓看来,他们离完美尚有一定距离,不过大家还有时间,不着急。“钱有的时候只是个数字”。
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多元、立体的内容建构才是稳定发展的保证,而单一功能的事物不太能存活。虽然在杂志社工作,但是皎皎从未把自己局限在传统媒体的思维里。在她看来,自己一直在媒体和受众间履行着传达和沟通的职责。而媒介的延展性让良仓在不同维度中发展。基于“网络社区”、“电商”和“媒体”这三个属性所构建出的三角形框架,无数想象都可以被填塞进良仓,而这也是它可以不断发展的秘诀。
“中国消费正从生存消费和基础消费向更高层面升级。”中国电商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在山寨和抄袭盛行的中国互联网,“品味型”电商有无法被复制的元素—美学生产力。“中国人对于品质和品味的追求越来越高,品味电商的目标客户在未来至少会占总人口的10%。”
“品味”电商与传统电商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在圈子里的人脉和影响力,“圈外人做出来的东西,目标客户是不买账的;而意见领袖和优秀的设计师资源,更是圈子之外的人短时间没办法获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