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院2016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已经结束,共有11位同学的作品被评为优秀作品。
《吾•吾》
作 者:陈玉琼
研究方向:产品设计研究
指导教师:张所家
作品尺寸:180cm*60cm*60cm,5件
作品材料:玻璃,单项透光玻璃,不锈钢,金箔,石头
作品说明:生活大舞台,每一个人都站在聚光灯下,他人在看我们表演,我们在看他人演戏。上天赋予我们一双观看世界的眼睛,带我们观察世界,领悟身边的种种。在看与被看的视觉关系间,我们存在于互动的每个环节中。
《时“光”》
作 者:王茹
研究方向: 产品设计研究
指导教师:江黎
作品尺寸:300cm x 33cm 300cm x 42cm
作品材料:棉布 光纤
作品说明:《时“光”》是通过传统手工艺对以可发光纤维为代表的化纤材料与以棉花为代表的自然材料的一次整合试验,并以现代光学技术为依托完成最终的视觉化表现形式。
《城市智趣出行M1》
作 者:巩海宁
研究方向:交通工具设计研究
指导教师:汪镇宇 宋协伟 张所家 Frank Georg Zebner
作品尺寸:164cm x 68cm x 110cm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说明:从改变基本的交通工具开始,摆脱出行压抑,创意和科技改变焦躁的都市生活。动感简洁的一体化流线型腰线、标志性环形前大灯、功能齐全的仪表显示区设计,造型和功能设计让驾驶和交互体验得到优化,提升了产品的情感价值。最终以简约的设计元素结合不简单的工艺与科技,创造出符合时尚配色、实用美学、轻便个性的出行媒介。创新未来,让我们的城市生活变得更美好。
《绳技》
作 者:刘高翔
研究方向:媒体艺术研究
指导老师:程可槑
作品尺寸:2350 x 1000(分辨率)
作品材料:二维动画
作品说明: 在学校期间,我尝试创作了一个武侠题材的长片故事,并选取其中一个比较有趣的小情节进行影像上的尝试,将中国绘画性叙事空间和蒙太奇叙事空间进行结合,希望构建出一种“亦真亦假,亦虚亦实”的动画“世界”,并找到一种相对独立的,源自真情实感的动画风格。
《增生计划》
作 者:邱宇
研究方向:媒体艺术研究
指导教师:费俊
作品尺寸:130cm x 130cm x260cm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说明:增生计划是一项长期的艺术研究和创作计划。在城市中人们自行搭建的建筑物在不断地缓慢变化着,这些生活景观像城市的增生物一样,伴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地生长,其中有着复杂社会关系和物质的多重关联,具有一种人工干预下的自然生命感。作者试图以增生为视角对自然,城市和人的多重系统进行研究对比,并收集和整理生活中的现成品和遗弃品,借用日常化的方式搭建一个具有生命器官联想的人工造物。
《无影山寻雨》
作 者:李少飞
研究方向:摄影艺术研究
指导教师:王川
作品尺寸:70cm-90cm 75cm-60cm 45cm-60cm
作品材料:艺术微喷
作品说明:我的灵感来源于我的家乡有着关于龙女的传说。每逢干旱时节都会有人到龙女庙里求雨,且有求必应。女性和雨水之间的有着微妙的共同之外,前者孕育人类,后者孕育万物。求雨,求的是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即使已经进入成熟农耕社会,生殖崇拜也依然流淌在人们的血液中,那是对美好生命的期待,对现实生命的抗争。我的作品中表现了人物在求雨路上的场景,力图用魔幻且具有现代感的造型来表现出他们内心的深切渴求和欲望。
《蔓延》
作 者:赵伟伟
研究方向:时装设计研究
指导教师:吕越
作品尺寸:60cmx180cmx80cm(八套)
作品材料:氨纶,橡胶,纱,水貂
作品说明:作品系列采取平面裁剪的形式,将服装的形态进行平面化,并借用充气膨胀的特性来呈现服装的空间延伸,简洁廓形,勾勒边缘进行多向延伸,将每件作品连接起来,成为一体。
《Surface Museum》
作 者:刘梦璇
研究方向: 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指导教师:刘波
作品尺寸:144cmx 90.6cm
作品材料:触摸屏 电视 纸
作品说明:作品意在讨论当下社会文化现象呈现方式的差异性。基于当下社会文化构建的“过度决定”、“集体无意识”“机械复制”等部分作为表皮设计语言将矛盾扩大化,每个行为主体的参与都产生具有当下时代烙印和个人审美取向的“新”的艺术创作结果并被博物馆收藏。作品用物理交互的方式重新讨论艺术创作的新维度,以此作为一种无休止的对未来的启示。
《空》
作 者:龙佑玟
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指导教师:谭平
作品尺寸:215cm x 280cm 180cm x 105cm 720x1080p
作品材料:纸张 多媒体
作品说明:《空》是探讨观看中虚构与现实的作品。它以电影空镜头半虚构半现实的特点作为创作主体。在作品中以小津安二郎的空镜作为研究母本,挑选并剪辑出一个以空镜叙事为主的短片,并将这个短片转换成新的脚本来拍摄新的故事短片。在短片中时间跨越日间至夜晚,春季至冬季,并涵盖了三座我曾生活过的城市(北京、台北、纽约),在新的短片里,我们能听见有人声混杂的环境音、广播、对话,但却不见其人,似乎在同一座城市里穿梭,实则不然。
《湿媒介·克里奥化》
作 者:孙帅
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指导教师:宋协伟
作品尺寸:
1、810mm*810mm*20mm、
2、270mm*270mm*180mm、
3、90mm*18000mm*20mm、
4、420mm*300mm*20mm
5、420mm*300mm*20mm
6、420mm*300mm*250mm
作品材料:生物材料
作品说明:这是一组关于“湿媒介”的生物材料试验,讨论“控制”与“被控制”之间的不确定生成关系,在生物技术语境下以“伦理美学”的方式表达现代社会“干预”艺术的本质,作品完成的瞬间也是生命开始的原点,外界环境(展厅的湿度、温度、参观者携带的细菌等)对作品产生不同程度的侵袭,作品的生长速度与状态随周遭环境而决定。在生物技术语境下的艺术表达不是简单的效仿生命,而是与之建立一种内在共生关系,在自我意识与规则(工具)的控制下促使“自我装置”的生成。
《钻石戒指》
作 者:李怡
研究方向:首饰设计研究
指导教师:滕菲
作品尺寸:约3cm x 4cm x 2cm
作品材料:综合自造材料
作品说明:作者从当今中国首饰市场总结出“钻戒现象”——既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把钻石戒指视为婚恋象征物,以此为出发点,作者选取象征含义的材质创造出全新的自造材料,通过叠加层次的融合多变、材料与婚姻时长的关联等,表达作者对“钻石戒指”及婚姻状态的新解读。
文,以载道;学,无止尽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中国史学家司马迁的这句话,也许是对研究的经典诠释。
研究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目的。它不断拓宽人类探索未知的道路,让生命在理性与感性的交织中焕发出人性与天性的光芒。研究,可以是我们享用一生的生活方式。
艺术与设计的未来,充满着无尽的新知和旧识。如何让知识,常识与智慧,在教与学,思与想的共生状态下灵妙地延伸下去,为社会孕育栋梁之才,这是设计学院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2016,设计学院在宏观战略下反省微观策略,在系统规划下建立细节逻辑,在跨专业视野下重审专业内涵……
这里呈现的不仅仅是研究生同学的毕业创作,更是设计学院对这个课题所提出的种种思考。
创新与革命,挑战与机遇,无疑是我们迈向未来的必经之路。
是为记。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宋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