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评论》2016年第2期★
“首届增长与发展博士论坛优秀论文”
《环境质量是劳动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吗?——“逃离北上广”现象的一种解读》
肖挺(江西财经大学)
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造成了中国人口大规模迁移的现象已持续了多年,春运时“人海”是这一问题最直观的表象。可以说经济发展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但却并非是唯一的原因,伴随着民众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城市的人文以及自然环境在现代社会中对人口的吸引力作用开始凸现出来。人类往往会被特定的环境所吸引,也同步改变着环境,大量劳动力的涌入对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乃至综合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这一点上,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仍显得相对滞后,就如同近年来经常见诸报端的暴雨后城市内涝严重等不堪就是最明晰的写照。
有专家指出到2030年,中国城市人口预计将达到10亿,几乎占到世界人口的1/8,这就对我国城市未来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外来人口通常表现为低成本的特征,这可能诱发城市工业企业固守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链低端,从而导致企业的污染排放水平提升,加大了城市控制排污、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城市的环境自然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也被社会各界所广泛诟病。而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在经历了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摆脱贫困后民众对于高质量的宜居环境需求也是必然,加之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生活成本持续增长等多方面因素,“逃离北上广”等思潮也在一线城市的年轻白领群体中兴起。
有调查所示,2013年超六成的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时选择离开北上广,回归二三线城市工作生活。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我国的城市发展没有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而更多的是在政治经济辅助政策下实现的,造成了城市功能的超载,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以及当地固有的社会结构。对于城市环境往往带来严重的破坏,一部分富裕的城市阶层出于对环境破坏的恐慌而被“驱赶”,这一逻辑在现实中也并非个例,根据一项网络调查的结果显示,大约有三成受访的应届毕业生表示选择中小城市工作的原因是出于对空气环境的追求,因此可能对过去那种单纯地依赖于收入为参考的人口流动特征提出了挑战。但有理由相信的是,环境对人口的驱赶效应程度在不同的情境下是有差异的,经济发展进程中或是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凡此种种都可能使得驱赶效应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应该说发掘以及把握这些规律,对于管理者更好地规划城市的产业结构以及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是极为重要的。
污染排放的种类繁多,笔者以我国各直辖及省会城市的污染气体排放为例,从环境质量的视角对“逃离北上广”问题进行分析。以2004-2012年期间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污染排放对各城市劳动人口流动所造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及城市经济的产业结构等因素作为门槛变量估计上述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污染排放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口的流失,但这种驱赶效应主要体现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及内地中心城市,且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长,环境质量对于人们的迁移决策造成的影响程度会逐步提升。此外,生活在工业化为导向的城市居民以及生活在服务业高度发达的城市居民对于环境问题较为敏感,只有二三产业之间保持相对均衡而健康的比重时,环境对人口造成的驱赶效应才有所缓解,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论文原文,同时欢迎各位留言评论!